2008年10月27日

了解醫生的火星思想(三)--醫生如何診斷疾病

醫師與病人就像是兩個不同世界的人,說著不同的語言,使用不同的思考方式,卻必需能互相了解共同解決病痛。了解醫生如何思考疾病,除了使自己能更有效地與醫生溝通,也能使自己在面對疾病時,能適當地評估與看待自己的身體。

當一位病人出現在醫生面前時,醫生會盡可能收集病人「主觀」的症狀描述,之後與「客觀」的檢查證據「交叉比對」,最後做出最可能的疾病診斷。有了診斷之後,治療方式就大同小異了。因此,這個系列是從三方面來了解醫生的想法:
三、醫生如何診斷疾病
醫師在診斷一個疾病時,與偵探與警察在推測犯人是誰十分相似。

每一個症狀,都可能有幾十或上百種的病因。 因此,醫師要先聽病人(受害者)敘述症狀發展的過程(犯罪模式及受害過程),從中去推測及勾勒可能的病因(嫌犯)。並收集病人的過去病史看看是不是有相關的疾病復發或後遺症(累犯)。

完成上述的步驟,醫師可能將病因縮小至十個。此時便要做一些檢查,收集線索,來確認自己的推理是不是正確,若不是,則可能需要重新思考其它的可能。

然而,中間會有一些思考的陷井,例如:沒思考到某些少見的疾病(一些表面看起來沒關係或沒案底的人,當發生案件時,警察不會先去找他們 )、詢問病情或病人記憶陳述有遺漏(在做筆錄時,可能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完整講到部分細節或順序)……等等。
最好的情況是,大眾在就醫前,能自己或請家屬將這次不舒服的過程,前因後果,相關症狀等等,先在心中準備整理,如此即使醫師因各種可能的人為或非人為因素,沒想到某些可能時病因時,也能借由提供完整地病史,使自己能得到最好的診斷與照護,也使誤診的風險減少。

在某些緊急況狀或病人失去意識時,醫師只能就現場看到的證據和情況做判斷,以穩定生命為首要目標;就如警匪片中,以拯救受害者為第一目標。直到病人生命穩定之後,再來慢慢思考病因,治療病根,去抓幕後的藏鏡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