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問自己我需要保險公司幫我儲蓄或投資嗎?
保險最重要的本質就是「風險保障」。如果要結合其它的風險因素,如投資風險或利率變動,保險公司一定會想辦法降低風險、減少保障或增加保費。
投資型保單,基本上是一個投資平台,提供一些優惠,使民眾投保。我們可以從保障與投資兩個角度分析。
以保障角度,年輕人的投資型保單保費一般都很低,可是仔細看它可能會隨著年紀而增加,或是幾乎是需要繳上二十年以上,甚至是終身。若民眾是想當壽險保,一開始他的總保費也許會比較少,但是長期就不一定了。若民眾因經濟困難,繳不出保費,它並不能減額或展期成定期壽險,也許可以從投資帳戶中暫時扣除保費,但是可別忘了,長期投資最重要的武器就是「複利」,若時常需要從中扣除部分費用,複利的效果就會消失。解約時,也只會將投資帳戶中金額退還。
以投資角度,一般投資型保單是連結基金平台,不論是增額、轉換、提出都需要手續費,有些甚至是達5%。想想看還沒開始就先賠5%,投資房地產租金能到年報酬率5%,就是很好的報酬率了!當然許多保單基金在轉換一定次數下,是不需手續費,不過,誰知道自己會轉換幾次呢?如同上文說的,長期投資最重要的武器就是「複利」,如果您會用Excel算報酬率,你會發現每年差5%的差距是多麼大。此外,保單的前置費用使得前一至三年幾乎都沒有多少錢投入投資,如果民眾的目的是看好今年的行情,到可以正式投資時,情勢可能已經轉變了。另外,部分保單設計成連結可轉換債或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標的,若民眾本身並不了解這個商品,個人不建議購買。想想今年次級房貸的衍生性商品,如:CBO,SIV等等,連這些大銀行,大型投資機構都搞不定了,何況是一般小百姓如何能了解?雖然個人不是這方面專業,但不投資不懂的東西,應該是千古不變的鐵律。現今許多衍生性金融性商品已經包裝地太複雜,一般人很難了解真正的內容。
簡單說,保險就是一種契約。傳統保單,就是買了之後,當條約中的事情發生了,如:意外或是約定的紅利,保險公司不論會不會賠錢,就要負履約責任付錢;而投資型保單,則是將投資賠錢或利差的風險部分轉嫁給保戶自己負責,甚至連帶保障也變少。因此,真的需要考慮自己的需求,再決定買那一種保險商品。目前,部分人是為了節稅,不過由於今年金融法令改變,保戶最好再多研究一下,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