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2日

保險就是保險,不是投資

商業保險,本質上,就是一種商品。就像如果根本搞不懂新款車子和新功能電腦是做什麼的,對我有什麼用等等,你根本不會去買,但許多人在買保險忘了這回事,花了不少莫名其妙的錢。

保險是依在面對風險時的互助概念,所建位的制度。用群體的力量,形成基金,在風險發生時,提供個體經濟上的協助。好的保險可以保障你的資產和財務計畫。
在商業運作上,就是保險公司提供保險商品,依照發生的機率,設定並收取保費。大眾所擔心的事,可能會發生,可能不會發生,保險公司利用中間空檔的時間,用保費投資,中間賺取利潤。

對個人而言,保險便是以小部分金錢,去除發生意外或災害時可能的經濟危害。這點相當重要,這是評估個人是否購買和選擇保險商品的最基本原則。 因為,每個人因為自身的家庭、工作、社會環境和財務狀態,能承擔的災害並不一樣。例如:在經濟上,單身失能時,必需要能養活自己,然而,結婚後,除了養活自己,則可能還需扶養家人和小孩。

而在保費設計上,風險越高,保障越多的保險制度或商品,保費相對就越高。終身壽險,所有所有死亡原因都給付,保障高且期間長,所以保費高;意外險,只意外死亡才給付,保障項目相對少且期限短,所以保費低。

假設,不論死亡原因,平均30-50歲的死亡機率為5%。若共有10000人,投保30~50歲的 20年定期險,每人共繳交20萬保費,即每年一萬,則總收到保費20億。在投保的人當中,理論上只有500人(5%)需要領取保險金,因此,每人可領到保險金為400萬。所以,若你是30歲生孩子,擔心30-50歲中間,發生意外,要保障養育孩子的費用買了定期險,到50歲,孩子可以獨立養活自己,因此你擔心的事就不存在了。依照需求選擇商品,才能以合理的價錢買到合適的商品。以上的計算方式,只原理的解說,不包含實際運作上,保險公司的利潤、投資風險等等變數的估算。

有人可能覺得自己沒有積蓄,所以想先存錢,再買保險,但就因為沒積蓄和充夠資產,才要預防這段時間發生的意外。如果你以相同現金投資等賺錢的速度,可以超過保險所提供的保障,那就可以不需要買。相同地,年輕人或小孩,雖然保費低,但如果根本沒有風險預防的需求,也不需要買,這段時間,將錢拿去投資或存起來,資產成長所得到的經濟保障,可能比買到的還多。

因此,由此可推,儲蓄險和投資型保單的解讀也是如此,你需要保險公司幫你存或建立平台讓你投資嗎?保單的固定利率,是不是會比銀行隨央行利率隨時調上或調下的定存利率好? 如果你自己有存錢或自行投資的毅力、能力與時間。 其實並不需要讓保險公司賺中間的手續費、保管費、平台費用等等,有關這類討論,之後文章再討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