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8日

健康管理變成一種行銷名詞

最近,「健康管理」變成了一個流行名詞,不論是電視媒體、坊間書報、或是醫院本身,都常常出現這個名詞。說穿了,就只是「希望你來自費健康檢查、或多使用他們的養生產品」,只是用上「健康管理」聽起來比較好聽。醫療真的是最容易進行「恐嚇式行銷」的產業之一。現代人健康意識的增強,似乎相對地也使這種行銷方式更容易成功。

不論是WHO、國際醫學會或是學術會議都會對一些常見或重點防治的疾病,提出經過學術研究和統計後,建議定期檢查時程和方式。大部分醫療學術界建議必做的健康檢查,台灣健保大都有給付。只做這些是不是就夠了?其實也沒有人敢保證。但是亂槍打鳥式的檢查,是否能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其實也沒有醫學上的證據。就算問不同的醫生,自己到底有沒有需要定期做這些自費的檢查,他們的問答也變成是依據他們是站在誰的利益、個人價值觀和什麼角度來解釋了。

這種不確定性和模糊地帶,成了保險業和健檢業最好的行銷重點了。「美麗新世界」的作者赫胥黎曾在他那個時代說過:「醫學已進步到不再有人健康了」。在資本化商業化的社會中,到底要不要做這些檢查或使用養生食品,已經變成一種個人生活選擇,而非實際的醫學問題。

但建議民眾至少必需要綜合考慮下面這些問題:這個疾病發生的機率、這個疾病延遲治療的危害、此檢查早期發現的機率、此檢查誤判的機率、此檢查產生嚴重副作用的機率、早期治療的成果如何……等等,自行評量「投資報酬率和風險」,做出自己的選擇了。
延伸閱讀:發明疾病的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