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9日

點菜式的醫療

現代人越來越注重自己的自由與選擇的權利。醫療過程中也不例外,許多病人漸漸懂得去依照醫師或其它相關的醫療資訊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只是醫療,必竟不是去餐廳吃飯,即使是醫師自己,也未必能有足夠的資訊與明確的預測來決定要點「那樣菜」。

理想的狀況下,病人理性地依照現有的醫療方式中,評估治療的好處與風險或後遺症,從中選擇自己想要的可能結果。例如:遇到棘手的疾病時,是要拼一下,搏個機會,延長生命;還是就以生活品質為重,減少痛苦為主。或是一種疾病可能有兩三種治療方式,每一種的好處與風險或後遺症都不同,病人可能會依照自己對於風險或生活品質的好惡來選擇治療。而醫師就成為輔助與成全病人人生的幫手。

然而,實際上遇到的,這些角色與情感卻是很複雜的。病人與家屬的態度從最極端地,任何大小治療、藥物與飲食都想介入,或是回歸到傳統醫病關係,幾乎都由醫師決定的也有。

對醫師而言,最困難的是要在標準醫學流程與病人期望中,達到妥協與共識。在醫師的養成教育中,會學習到許多「理論上」的疾病發展過程,最佳治療以及不需要,甚至是有害的處置。然而,病人有時是直觀地對於疾病的因果與治療,有一些似是而非,甚至根深蒂固的想法與邏輯。這時,醫病之間便會有些衝突,醫師必須要不停地與病人解說、說服、甚至辨論這些想法,以達到最終最好的治療結果。

如果這個疾病是如癌症末期這般,治癒機會很低,或是即使積極治療也無法給與病人完滿人生的疾病,也許醫師會盡可能地照病人的想法去做。然而,如果是治療率很高,或是有些處置是明顯有害時,醫師往往會強力建議或反對,甚至可能造成關係的緊張。

更困難的是,一些沒有所謂的「標準醫學流程」的治療!例如:便泌、疼痛、咳嗽等等惱人的症狀,所使用的藥物都是彈性很大,有很多不同的選擇,病人反應也差異很大,甚至有些是可吃可不吃的藥物。常常會被病人或家屬質疑,為什麼另一個醫師有開,而這一個醫師卻沒有開給他吃。有時候,是病人已經吃久習慣了,沒吃會不安心;有時候,是病人目前狀況不適合再吃之前的藥物,甚至已經產生副作用了。當然,這又會產生一長串的討論、說服、甚至爭論。

很多醫療同仁說如果醫療真的能像點菜一樣,那不論是心理或是工作上的壓力都會減輕很多,也會減少很多和病人之間的緊張關係。只是醫療還是不能像上餐廳吃飯一樣,給你一本食譜自己挑;醫療的目的,不論是為了延長生命、治癒疾病,還是只是減輕痛苦,增加生活品質,醫師的工作就是盡可能地去達成。然而,病人與家屬的直觀選擇卻有可能是恰好是與他們想要的目的是相反的,而醫師這時就必須扮演不討喜的角色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