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5日

波蘭醫師、學士後6年醫學系與冒牌醫師集團--10點自我特質檢視是否適合當醫生(三)

(本系列:醫師的資格醫學生的幻滅10點自我特質檢視是否適合當醫生)

回過頭來說,在制度上還不能有一個完美的改善之前,各位學子就只能先靠自己思考與尋找志向。

過去,醫療一直是屬於非常保守的一個產業。醫生們的擁「技」自重,是一個非常強調專業自治的團體。而醫療處置或管理中的任何變革,不論是外來的或是內發的,都會與倫理有關;不論其目的是好是壞,「拿病人當實驗」或「犧牲病人利益」都會是一個非常沈重的帽子。

然而,改革醫學教育、健保給付制度、注重管理式醫療、改善醫病關係、處理醫療倫理與訴訟已經是這個時代,全世界的顯學。醫生的角色、義務、權利、權力、專業自主、生活,甚至收入,將可能會有許多重大的改變。

由於多年來一直是該類組的第一志願,不少醫學生常是由於分數成績到錄取資格,就選擇了醫學系。「第一志願」就是好志願的想法,加上「競爭的心理」作崇,使得許多學生在進入醫療這個行業前,並沒有做太多的比較與思考。

然而,有志學醫的朋友,最好能擁有一定的熱情與信念,以及對醫療與醫學的本質有所認識,才不會迷失方向。千萬不要抱著不實際的期待,不論是7年還是10年,當中都會改變很多事的。因而,以下列出10點自我特點檢測,看看自己適不適合真的踏入行醫之路,能符合越多越好。雖然不敢說能具有權威性的結果,卻能做為自身評估與學習的參考。
  • 我對「人生」與「生命」充滿熱情或信念。
  • 我能了解他人的喜怒哀樂,即使不能感同身受,卻也願意盡可能去理解。
  • 我願意幫助他人,即使自己可能需要犧牲一點自身的利益。
  • 我願意堅持對的事,並持續追求完美,卻還能保持彈性,尊重他人的意見。
  • 我願意持續與人溝通,即使遭受誤解或質疑。
  • 我了解自身的極限,願意放下身段,與他人團隊合作,並能小心謹慎,快速修正自身的決點或錯誤。
  • 我能持續不斷地終生學習,而不只是應付考試。
  • 我曾經實際照顧或陪伴親友或陌生人,或是協助社會中的弱勢族群。
  • 我了解現今醫生在社會中的多重角色與面臨的利益衝突。
  • 我了解人際關係、社經地位、社會習俗、醫療制度與個人價值觀,對醫療的影響比醫學技術本身可能更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