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6日

細菌培養(Culture)為什麼又沒有結果

當醫師懷疑病人被微生物侵入感染時,常會收集痰液、尿液、血液、濃液等等可能被細菌或其它微生物感染的部分作細菌培養。目的是為了找出確切引起疾病的病原體,除了能做為診斷的證據,也能準確地使用抗生素。然而,細菌培養常常會沒有細菌,這是因為檢體的取得的過程,可能檢體中細菌濃度不夠或沒有取到有細菌,或病人無法完成吐痰或留尿的過程,也可能因為培養之前有使用抗生素治療過,而影響細菌培養的結果。即使有培養出細菌,也要依照身體每個部位、細菌毒性強弱以及病人疾病的狀況,判斷是否長出來的細菌是真正造成疾病的原因,還是只是正常而無害的正常菌落。(正常菌落就是平時就存活在人體的細菌,通常不是造成疾病的主因。)

當培養檢查沒有結果時,大都不會影響治療的方式,因為培養往往需要兩到三天以上,才會有結果。在這之前,醫師便會使用抗生素去治療統計上最可能致病的細菌,檢查結果往往只是作為調整藥物的參考。而抗生素治療有沒有效,也通常在兩至三天之內,觀察病人的臨床症狀是否有好轉,例如退燒、痰變少、休克情形變好等等。因此也不需要等培養,醫師就能知道一開始使用的抗生素是否有效,是否要再換另一種抗生素。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