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8日

痛風(Gout)

有人說,痛風之所以叫痛風,是因為痛到連吹風也會痛。

痛風是由於血中尿酸結晶在關節中所引發的關節炎。大家都知道尿酸高容易引起痛風,不過痛風不一定是尿酸高造成的。尿酸過高的病人大約有10~20%會有痛風;而有些痛風發作的病人尿酸卻不高。這是因為造成尿酸結晶的原因主要是血中尿酸濃度變化。

急性痛風發作通常是突然間單一一處關節發生紅、熱、腫、痛,最常見是在大腳趾關節,但也可能發生在膝蓋等等其它的關節,時常會痛到無法行走。此時治療方式主要是止痛,大都是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秋水仙素(Colchicine),有時也會短暫使用類固醇。當疼痛消失後,便不需要使用止痛藥或類固醇。若病人原先沒有服用降尿酸藥物,在急性期時開始服用,並沒有實際效果;在急性期過後,也不會馬上使用降尿酸藥物,因為這樣會使用血中尿酸變動增加,反而容易造成結晶形成引發再一次痛風。不過若是病人原先就長期服用降尿酸藥物,此時,除了止痛藥外,原劑量的降尿酸藥物仍應繼續服用。

痛風如果時常發作,長期下來會破壞關節,也會因為尿酸結晶長期在關節,慢慢形成痛風石(Tophi),造成疼痛以及傷口感染。長期的高尿酸也可能會造成心血管、腎臟、尿路結石等等的疾病。

痛風的長期控制,需要使用降尿酸藥物以及低普林(Purine)飲食的控制。常見的降尿酸藥物為Allopurinol、Benzbromarone、 Probenecid、Sulfinpyrazone等。在飲物方面,海鮮、內臟、酒類、豆類、香菇等,含有高普林會在體內形成尿酸,所以應該減少食用。平時也應該充足飲水,以促進尿酸排除及避免尿酸形成結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