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申請到開學,不論是在台灣或美國,常常被問到這個問題。MBA的學費相對其它學位高出許多,也並非主流醫師進修的選擇,甚至所學的和未來臨床工作或學術研究不一定有直接相關。所以,問題是,醫師來念MBA可以得到什麼?
而答案,其實是決定於個人的選擇與興趣,以及願意承擔的機會成本。
近年來,醫療崩壞成為話題,而控制醫療支出與管理式醫療更是全球趨勢。在臨床工作中,可以深深感到醫療已不再是單純地與病人互動及治療疾病。更多時候,面對的是醫院、健保局、政府部門的管理與介入。做為一線醫療人員,時常對於現今許多醫療管理決策感到疑惑。即使部分決策似乎違背了醫學上的判斷,卻無法有效地以管理科學的證據作佐證來證實自己的觀察與想法。
因而,研習MBA成為一個可以獲取管理工具與技能的方式。與傳統公衛或醫院管理提供政策、法律、保險、流行病的工具,MBA本身更強調實務面的財務、會計、行銷、營運、溝通、市場分析工具與訓練。對我而言,這有機會去應用到每天臨床實務中,去改善照顧品質、發展綜合各專科流程與個人化的醫療、並同時平衡財務與減輕人力負擔。由於管理式醫療的盛行,美國醫師進修或醫學生雙主修MBA的人數也逐年增加。
此外,美國MBA一般收300-1000位,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行業與背景的學生,當中約20-40%為國際學生。而一些歐洲的學校,更可能80-90%的學生皆為國際學生。加上MBA作業及報告多為小組進行,因此學習了使用英語,和來自不同文化的學生溝通合作的經驗。對於一個本土醫師來說,這是一個快速增進國際與文化視野,了解不同行業的機會。
而就醫療本身來說,也有機會能更認識從藥廠、醫療器材、保險、醫院、政府、社會等整個市場與產業鍊的利害關係。對於醫師在現今變動劇烈的醫療產業中,尋找個人定位提供了一個反思與挑戰自我的機會。
而就醫療本身來說,也有機會能更認識從藥廠、醫療器材、保險、醫院、政府、社會等整個市場與產業鍊的利害關係。對於醫師在現今變動劇烈的醫療產業中,尋找個人定位提供了一個反思與挑戰自我的機會。
然而,由於中斷臨床、高昂學費、以及所學非醫學相關,這個選擇,對醫師而言,仍是機會成本與風險相對高的選擇。適合對經營管理有興趣,或想擴大未來可能性的同好。不然,醫療管理(MHA)是另一個風險相對低的選擇。
延伸閱讀:醫師/醫學生留學選擇參考
延伸閱讀:醫師/醫學生留學選擇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